麻产精国品免费入口2023_伊犁网站入口_麻产精国品免费入口2023.完整版


【榜样力量】中铁六局优秀共产党员董宇:掘进不止为人先 开路不息勇向前

2022年09月19日

青春如歌,他在奉献中坚守初心使命;岁月如歌,他在拼搏中坚定理想信念。扎根一线的十二年时间里,他转战南北,共参与建设了八个项目;奋战一线的十二年时间里,他脚踏实地,从“职场小白”成长为“盾构能手”;坚守一线的十二年时间里,他尽职尽责,带领他的团队攻克难题、不断创新。他就是中铁六局交通分公司成都地铁13号线项目部常务副经理(主持工作)、中铁六局优秀共产党员董宇。

排除万难,争做决心攻坚的“追梦人”

董宇在工作中是出了名的严格。“要干就要干最好,要争就要争第一。”面对现场施工的各种情况,董宇都会亲自操作示范。

当时施工场地地面不平整,导致护栏随之高低不平。看到这样的情况,董宇斩钉截铁地说:“无论如何,我们要保证护栏齐平。围护栏的时候,拉一条施工线,以高的为参照物,低的护栏下面要垫牢,做实。”在带领现场管理人员手把手地落实完护栏问题后,一个施工的“硬杠杠”就立起来了。之后大家再做临边防护时,都主动对接标准,把该做的做到位。

“允许出现新问题,但不能出现重复问题。”遇到问题时,董宇都会要求停下来,把所有问题分析透彻,避免重复问题再次发生。自武汉项目部2020年3月复工以来,董宇都会在月末,对当月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带领员工提前做好施工预案和应对措施;在4月份全面复工复产时,董宇又带领员工们深入研究,明确各系统管理工作重点,分解每日掘进目标,协调组织施工生产、安全管理等各系统,聚焦施工工程中的不利因素,优化预警机制,提出解决措施,最终取得了两条线推进500环的成绩。在5月份施工中,又进一步丰富完善施工措施,取得了两条线共计推进610环的成绩,平均每条线推进410米。

在成都地铁13号线的建设过程中,董宇带领的团队主要负责三圣花乡站车站、幸三区间、三中区间隧道的施工。天府之国自古就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说法。要在363米长的车站、东西地势高差达到8米的地层下支撑偏压多阶梯深基坑施工,还要在220KV架空线、220KV电力隧道、DN1600雨水管等管线下开展施工……建设者在施工过程中,面临超复杂的地质条件,以及很多极具挑战的施工难题。

面对地层复杂、周边建筑物密集的情况,董宇带领团队摸排区间沿线地形地质情况,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强化盾构区间掘进过程标准化管理,确保盾构机安全有序下穿重大风险源;面对施工工艺与现场施工实际情况出入较大时,董宇多次组织开展技术攻关,进行“头脑风暴”,推进设计沟通,优化施工方案,严格落实标准化施工;面对成都雨季与土方开挖施工高度重合时,他全面提高现场标准化水平,落实防尘降噪措施;面对复杂多变的环保问题,董宇严格落实执行成都市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为施工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确保施工正常进行。

勤奋钻研,敢做勇于创新的“绘梦人”

在成都的十年时间里,他见证了18台盾构机的始发和出洞,积累了各种风化程度的泥岩、砂岩及大粒径富水砂卵石等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经验。

作为国内首例下穿高铁隧道的重特大危险源工程,成都轨道交通9号线一期三元站至太平寺站区间极易出现地面沉降问题。董宇通过采取“主动托换地层”综合施工技术,对掘进开挖围岩应力补偿,实现了盾构下穿高铁隧道“近零沉降”控制。

面对成都市轨道交通9号线一期工程元华停车场出入场线六线交互重叠盾构隧道同期施工的难题,董宇带领他的团队利用隧道立体加固技术,在盾构穿越前加固地面房屋,穿越后,根据监测情况,加固隧道夹层,设置钢支撑,保护成型隧道。同时,采用监测技术,及时动态调整现场掘进参数,采取加固等措施,最终成功完成了六线交互重叠盾构隧道同期施工。

董宇带头主持的《复杂条件下长距离下穿重特大风险源盾构关键技术研究》等工法成功应用在成都地铁8号线、9号线、13号、16号线的施工中;不仅克服了复合地层下地面沉降、下穿中压燃气管道等难题,还创造出了单月单台盾构掘进450米,7台盾构机累计掘进2400米的好成绩。

凭借丰富的施工经验,结合施工建设环境特点,董宇带领团队优化总结管理思路,结合“1573质量管理工作法”和“1234盾构管理工作法”,总结出了“一五一十环保管控工作法”,开展工程质量现场观摩会,10余家兄弟单位到项目学习交流。董宇参与的《成都地铁浅覆土、大纵坡、小半径盾构施工研究》,被评定为国际先进水平,获得股份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复杂地层下盾构穿越高危风险源施工工法》获得省部级科技奖……面对技术创新的时代浪潮,董宇带领创新工作室先后获得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15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5项。

争当人梯,甘做言传身教的“引路人”

“工作以来,老工匠老师傅传授给我很多实际经验。我也有义务传承这个精神,不能吝啬自己的技艺。一个人优秀不算优秀,大家一起优秀才是真的优秀!”董宇谦虚地说到。

在工作中,董宇认真落实公司“导师带徒”制度,在项目部提出“班子成员带徒制”,即新入职员工除了每人分配到的两个师傅之外,项目班子成员也将根据具体工作分工带徒。“一个新入职员工会有三个师傅,这样不但能拉近与新员工的距离,同时还能让他们多方面、多层次了解具体工作内容。当师傅’的过程,其实也是‘再学习’的过程。让新员工学习新知识,也让老员工打好基本功。”董宇说。

为更好地延续“导师带徒”制度,董宇带领成都地铁13号线项目部创办了“工匠工作室”,组织大家互相学习、相互促进,在“传帮带”过程中,自上而下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了符合项目实际的带徒传统。自“技师工作室”创办以来,累计带徒20人次,先后培养出技师6人,高级工8人。其中4名为成都市技术能手,荣获中国中铁《工程建设结构云平台》讲师、中国中铁股份公司盾构操作技能导师、“先进生产工作者”、“最美劳动者”等荣誉称号。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现在,董宇已经将老一代“开路先锋”的接力棒,传递到了新一代员工手中。在他看来,师徒之间传递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是“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

多年来,董宇始终奋斗在施工一线,他将继续保持那颗爱心、细心、责任心,用一份热爱、一份认真、一份坚持,牢记责任、履职尽责、勇于跨越、追求卓越,带领更多的建设者在企业建设发展中,书写忠诚奉献的新篇章!

鱼台县| 沾益县| 和林格尔县| 牡丹江市| 襄汾县| 延安市| 徐闻县| 珲春市| 阿瓦提县| 临猗县|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