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六力”建设 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体会 |
2019年12月02日 |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召开,这是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我党历史上首次用一次中央全会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并作出决定,首次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首次把“创新力、控制力”列入“国有经济五力”。通过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结合工作实际,就企业在加强“五力”和文化力建设方面谈谈学习体会。 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基本情况和意义 党的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重大政治问题,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努力方向,为我们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 这次全会是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上,召开十九届四中全会,更加凸显了会议的特殊性和战略性。这次全会主题重大、事关根本。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十九届四中全会就这个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是从政治上、全局上、战略上全面考量,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这次全会成果丰硕,影响深远。全会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审议通过了《决定》。《决定》最大的历史贡献是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随着四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必将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优势,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国有企业的要求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核心是深入贯彻落实“两个一以贯之”要求,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抓好经济制度建设,深入进行国有经济改革、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与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这三大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按照十九届四中全会决议的精神要求,要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个环节,明确和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推进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现代化。要进一步加大企业市场化改革力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在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上下功夫。要建立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积极推进经理层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加快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的收入分配机制,统筹运用好股权激励、分红激励、员工持股等政策措施,积极探索运用超额利润分配、虚拟股权、项目跟投等方式,充分调动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不断激发企业的活力,进而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增强企业“五力”,助力经济“五力” 《决定》中提到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特别是四中全会把“创新力、控制力”列入五力之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之一,在国有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国有企业只有通过不断改革,才能为国有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加大国有企业“五力”建设,方能有效增强国有经济的“五力”。 1.国有企业要在不断强化党的领导力上下功夫。国有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并发挥党组织的独特优势,把党的理想信念优势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转化为凝聚力、把党的组织优势通过领导班子建设转化为领导力、把党员队伍优势通过素质工程建设转化为执行力、把党的保证监督优势通过反腐倡廉转化为管控力。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企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只有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坚强有力,才能搞活国有资本、管好国有经济,才能搞活人力资本、管好人才资源,才能将制度贯彻企业管理、党的建设的始终,这是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在国有企业管理的生动体现,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的基本体系。企业管理过程中,要把党的领导融入企业治理各环节和全过程,推动党的建设与企业管理制度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2.国有企业要在大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国有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落实好企业发展战略,强化企业管理能力,持续提升企业竞争力。在集团公司2019年职代会上,总经理肖于太对全局重点工作作出部署,要求全局上下建强“四大体系”,强化“六大建设”,筑牢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将强基固本作为一个发展主题,即是站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补强企业短板、夯实管理根基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着眼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一个有效途径。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进行资源配置和能力整合,创建合理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争创品牌为手段,以企业文化为后盾,培育和加强各专业、各板块的竞争优势,激发高质量发展动能,迅速补强管理能力上的短板,培育一批在行业内叫得响的产品品牌、管理品牌和文化品牌,从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3.国有企业要在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力上下功夫。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将“创新力”列入“国有经济五力”,正是未来国企改革的精髓。为此,国有企业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通过不断提升职工综合素质,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把知识转化为先进生产力,力争在一些优势领域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打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优势项目和引领发展的行业领域。结合集团公司实际,要大力培育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学习增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和创新能力,发挥各类创新工作室的作用,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4.国有企业要在做强做优做大资本影响力上下功夫。《决定》提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而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离不开国有企业的做强做优做大,扩大影响力。国有企业要想做强做优做大,必须具备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在提升、扩大企业影响力工作中,首先,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其次,要有与时代相适应相发展的机制和制度;第三,要持续地实施企业改革;第四,要不断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第五,要增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力和动力;第六,要全心全意依靠广大员工,充分发挥每一位员工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员工行为的规范与控制。要加强各专业各领域各板块的品牌竞争优势,推进幸福企业建设,共同铸就企业共建共治共享的“中铁六局品牌”。 5.国有企业要在持续增强抗风险能力上下功夫。企业在市场中求生存、谋发展,风险无处不在,必须建强风险防控体系,补强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弱项。结合集团公司年初职代会上提出的管控风险要求,要增强风险意识、健全防控机制、增强预控实效,从而强化风险管理,提高系统应对能力;要重点在“七大风险”的化解上下功夫,从而化解突出问题,保障企业稳定发展。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改善和净化企业发展环境的治标之举,作为进一步激活企业生产要素、释放企业生产活力、实现做强做优做大目标的治本之策。高度重视群众反映强烈、发生在职工群众身边的廉洁问题,坚持以高压态势抑制腐败,进一步坚定广大员工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四、凝练企业价值,积聚文化力量 《决定》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具有相同的作用。当前,集团公司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和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越要打造、完善六局特色文化,坚定六局文化自信;越要牢牢把握核心价值理念,更好地弘扬企业精神、倡导企业价值、积聚企业力量,激发广大干部员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活力。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石,构筑新时代企业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中铁六局文化体系,将“尚德品、重实干、能担当、务实效”企业价值观作为企业文化的灵魂主线,构建积极向上、努力奋斗的良好氛围,大力倡导争先文化、执行文化,切实让企业价值观成为广大干部员工的行动自觉,努力让爱企业、爱岗位的职业素养成为广大干部员工的文化信仰。通过深度挖掘,讲好“强基固本、实干担当”的先进人物事迹,大力弘扬六局人的好传统、好习惯、好品质,不断培育六局人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弘扬企业良好家风,真正把中铁六局打造成为广大干部员工的事业平台、精神家园、命运共同体。 2.以科学制度建设为抓手,切实增强企业文化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加强文化领域制度建设,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努力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将中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集团公司实际相结合,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适应企业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科学制定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各类制度,通过完善和落实制度,把企业理念文化、视觉文化、行为文化落地落实,同时将企业文化的道德要求作为企业及员工发展的约束机制,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约束作用,以文化的力量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3.以优秀企业文化为引领,凝聚干部员工的向心力、战斗力。优秀文化是永葆企业生机活力的源泉,是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旗帜,是锻造高素质职工队伍的必由之路。长期以来,我们立足六局的发展实际,提炼六局的优秀品格,打造六局的优秀文化,在此基础上深耕厚培、延伸发展。我们通过思想引导、典型引路和文化助力,引领广大干部员工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干部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将《中铁六局》报、中铁六局网站、中铁六局文化宣传微信公众号“一报、一网、一微”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阵地,打造坚强有力的宣传舆论平台。今年以来,开辟了“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等专栏,发挥党的舆论喉舌作用,及时准确传播党中央的方针政策。积极选树典型,讲好六局故事,充分发挥示范引领的作用,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在全局范围内开展幸福企业建设活动,以“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为主题,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动员全体员工团结拼搏,齐心协力,在实际工作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朝着共同目标努力奋斗,共同实现幸福企业的美好蓝图。 (王贤/文) |